2015年6月3日星期三

「群眾募資」是日本動畫界的另一出路嗎?從《CLANNAD》英文版集資成功說起










「Key社三神作」之一,被玩家喻為「這就是人生」的美少女遊戲《CLANNAD》,在今年迎來了推出十周年紀念。不知道是否有意配合,美國的遊戲發行商Sekai Project,在昨天就於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設立了一個關於《CLANNAD》的集資計畫。這個集資計畫是為推出《CLANNAD》的英文版而設,而除了會將這款膾炙人口的催淚遊戲翻譯成英文外,Sekai Project更希望為遊戲配上全新的日語語音,讓這個在十年後誕生的英文版內容更顯豐富。為了完成這《CLANNAD》英文版的發行計畫,Sekai Project需要向公眾籌集十四萬美元的資金。而在粉絲們的熱情支持下,在短短的十四小時內,這個《CLANNAD》英文版的計劃就已經達成了募資目標,成功籌得十四萬美元了。

這次的群眾募資計畫如此成功,除了再一次體現《CLANNAD》是多麼受世界各地的動漫迷歡迎外,也同時展示了群眾募資的威力。Sekai Project在Kickstarter上的介紹文寫道,要為一隻遊戲時間長達五十小時以上的ADV遊戲進行翻譯,是一項相當耗費人力物力的工作。與此同時,如果要推出的是全新配音的新版《CLANNAD》遊戲的話,則還要在版權跟製作費用外加上聘請聲優的開支。如此龐大的計畫中所蘊含的風險,顯然不是單單一間新創不久的遊戲發行商所能承受的。更何況正如Sekai Project所說,縱使《CLANNAD》已是其中相當有名的作品了,但這種Visual Novel類遊戲,在海外而言仍是相當小眾的玩意。要不是透過群眾募資來確保資金的話,相信這個充滿風險的開發計畫,最後應該是無法達成吧。

其實在這《CLANNAD》英文版的集資計畫推出前,就已經有部份日本的動漫界業者,成功透過Kickstarter這個群眾募資平台來達成他們的製作計畫。由動畫公司Production I.G負責製作,湯淺政明擔任導演的原創短篇動畫《Kick-Heart》,就是透過在Kickstarter上進行群眾募資才能成功製作的。除此之外,由TRIGGER製作,吉成曜監督的原創動畫《Little Witch Academia 2》,也同樣是通過群眾募資,最終才能達成製作計畫。

不論是《CLANNAD》英文版還是上述的兩部原創動畫,這些成功集資的案例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它們都是些只受少數特定族群喜愛的作品。這樣的特質讓它們難以在傳統集資渠道上取得成功,畢竟其無法回本的風險相對之下較高,自然就無法讓一般廠商安心出資了。但在新興的群眾募資平台的幫助下,這些作品就能針對其獨特客群進行推廣,進而取得愛好者們的資金支持,就讓這些偏向冷門的作品最終得以成功推出了。以《Kick-Heart》為例,湯淺政明導演的動畫作品,其作畫風格以至故事內容一向都比較獨特。所以他的作品大都無法在市場上取得廣泛的成功,但卻深受部份動畫迷的喜愛。這次《Kick-Heart》的創作風格也是貫徹了湯淺政明的一貫特色,自然就讓它難以得到一般廠商的支持了。但靠過群眾募資平台,這些在市場上屬於少數的受好者們終於有機會實質地出一分力,去造就自己想看的作品誕生的機會。因此,要不是有Kickstarter這個群眾募資平台的幫助,《Kick-Heart》這套動畫大概最後就只會因著商業上的原因,而令整個計畫胎死腹中吧。

對日本的動畫業界而言,這樣的集資方法更是別具意義。縱然相比起歐美動畫公司的出品,日本公司製作的動畫在成本上而算是壓低了不少;但其龐大的製作費用,還是大部份的日本動畫公司無法獨力承擔的。因此,現在大部份的日本動畫,都是由「製作委員會」出資製作。所謂的「製作委員會」,就是集合多間不同的廠商,共同出資去製作一套動畫。如果是改編作品的話,「製作委員會」就自然包括了出版原作漫畫/小說的出版商了。而就算是原創作品,「製作委員會」也大多會包含了諸如玩具製造商、唱片公司以及影片發行商之類的廠商。可想而之,現在在日本製作動畫,就自然不是如此單純的一回事了-除了「造一套動畫」外,還要兼顧為販賣原作書籍的出版商作宣傳,不然就是要幫唱片公司打歌、替歌手或是聲優宣傳。如果有玩具製造商贊助的話,就更要兼顧幫它們賣模型跟Figure的需要了…因此,相信大家都能夠想像,要在日本動畫界中提出一套動畫的製作計畫,是一件何其困難的事情。因為你必須過五關斬六將,承諾自己的作品能兼顧各方廠商的利益,才能獲得它們的首肯,出資製作你所提案的動畫作品就是了。

所以「群眾募資」這一個集資渠道的美妙之處,就是在於它能讓製作人不再只受限於商業上的制肘,而是能夠直接獲得觀眾的支持,進而推出他們想製作,觀眾也想看的作品。這不論是對製作方還是觀眾而言,相信都會是一件好事。製作人能因此有更大的創作自由度-畢竟樂觀地去想,如果一套動畫只倚賴從群眾募集而來的資金去製作的話,那製作人所需要服務的對象,不就只有觀眾一人嗎?而觀眾也終於有機會看到他們真的想看的動畫了-在「製作委員會」的出資模式下,一套動畫作品能否成功誕生,是先取決於廠商的想法,而非觀眾的意願。透過群眾募資,觀眾終於能重握製作一套動畫作品的決定權了。

當然,「群眾募資」這個集資方法,就現今而言還是有其極限。要取代傳統的募資方法的話,相信還不是這幾年間能夠實現的事情吧。但希望日本動畫界能夠從上述的幾個案例得到一點啟發,並學會運用這種新的方法去進行集資,為我們製作更多不容於商業市場,但卻充滿創意的好作品吧。

新‧鏡花水月Facebook專頁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